全球高溫紀錄一周被破三次,專家稱這可能是十萬年來最熱一周。
研究發現,從7月3日起四天內,全球平均氣溫已經連續三次打破最高紀錄。而在本周一之前,全球平均氣溫紀錄出現在2016年8月。
(資料圖)
美國伍德威爾氣候研究所資深專家佛朗西斯表示,雖然目前科學家們掌握的精確氣溫記錄僅僅始于上世紀中葉,但他推算認為,本周很可能是“十萬年以來最熱的一周”。
有科學家表示,近期的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是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長期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短期氣溫攀升共同導致的,未來一個半月全球平均氣溫還會繼續升高。
周五,A股電力行業異軍突起。
高溫、炎熱天氣對應的A股市場有哪些投資機會呢?
高溫熱浪席卷,重點看好火電及需求響應投資機會
國盛證券分析稱,當前高溫熱浪持續席卷北方,京津冀多地氣溫超過40℃,截至6月30日,北京今年高溫日數(達到35℃)已達到13天(去年同期為6天),全國30城高溫累計日數達到190城·天(去年同期為174城·天)。6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明顯上升,目前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夏季除黑龍江中部和北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0.5℃以上;部分地區將偏高1℃至2℃,高溫日數也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根據中電聯判斷,2023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左右,迎峰度夏期間預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南方、華東、華中等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在此背景下:1)火電有望持續發揮壓艙石作用,在今年迎峰度夏中發揮重要作用,發電量有望增長;2)需求響應可調控負荷、緩解用電高峰需求,行業發展有望提速。
高溫天氣臨近,虛擬電廠等新型商業模式利潤有望增厚
東方證券表示,隨著6月過半,各地的天氣也逐漸進入到了高溫期,社會用電的負荷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而逐步攀升,電網的負荷能力也即將迎來每年一度的最大挑戰。我國不缺電量,缺的是電力。虛擬電廠是一套能源協調管理系統,通過IoT、AI、云服務等信息技術和軟件系統,聚合和控制一種或多種處于不同空間的分布式電源、可控負荷、儲能系統等分布式能源資源,實現自主協調優化控制,對外等效成一個可控電源參與電力系統運行,也可作為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獲取經濟收益,是一種跨空間的、廣域的源網荷儲集成商。當供電用電出現缺口時,虛擬電廠起到靈活地削峰填谷作用:當用電大于供電時,虛擬電廠作為“正電廠”向系統供電,起到助推電力爬坡的作用;當供電大于用電時,作為“負電廠”消納系統電力,起到剎車的作用,從而有效促進電網供需平衡。具有虛擬電廠、儲能EMS、微電網等新型商業模式布局的公司有望迎來增長。
高溫天氣持續出現,7月空調內銷排產增長超30%
國信證券指出,北方多地最高溫突破40℃,預計全國7月高溫天氣仍將持續,帶動7月空調內銷排產增長超30%,空調需求后勁充足。
極端高溫天氣頻發,避暑旅游市場欣欣向榮
信達證券指出,5月以來,我國多地高溫頻發,國家氣候中心預計7月份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多數地區偏高1~2℃,在此背景下避暑需求有望增長,并帶動避暑旅游經濟發展。中國旅游研究院認為,避暑旅游經濟是個1.2-1.5萬億元的綜合產業,擁有老人、學生、教師和高溫城市的數億游客基礎。經過近十年培育,避暑旅游已完成概念導入期,正步入政策促進和商業實踐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