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開幕啟動儀式。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裕錕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林紅)新媒體時代我們如何堅持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7月8日,新時代 2023 新媒體文化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正式開幕。
大會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聯合重慶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重慶兩江新區黨工委宣傳部承辦,華龍網集團協辦,重慶莉萊食品有限公司獨家冠名支持。
大會邀請全國新媒體界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以及短視頻直播領域精英齊聚山城,共同探討中國新媒體文化發展大勢。大會開幕式由重慶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專職副主席丁道誼主持。
大會嘉賓合影留念。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裕錕 攝
傳媒業界+學界首次聯合舉辦
大咖獻計共同推動中國新媒體文化發展
本次大會以“新媒體、新文化、新力量”為主題,包括一場開幕式,六場主題演講,四場專題論壇。
據悉,這也是傳媒業界和學界首次聯合召開的關于新媒體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大會,旨在對新媒體文化現象產生發展和社會原因進行深入剖析,對企業和品牌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做好品牌建設、如何做好營銷推廣進行廣泛交流。
開幕式現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原署長柳斌杰在致辭中指出,“新媒體是文化強國建設的生力軍,將在今后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建議,新媒體界要找準準確定位,提高傳播品位,發揮更大的作為,更要立足中國文化的底色,捕捉時代話語要素和國際話語的亮點,打造融通中外的新媒體體系。
隨后,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原中央電視臺臺長趙化勇在致辭時,從傳媒歷史發展的角度,講述了傳媒影響力的演變。他認為,新媒體雖然前途無量,但并不會取代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應該互相取長補短、融合發展。
大咖專題論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李裕錕 攝
主題演講+專題論壇“干貨滿滿”
2023中國新媒體文化發展報告和影響力指數同期發布
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帶來了哪些全新的文化現象?這些文化現象背后有著怎樣的技術原因和社會原因?開幕式后,六場主題演講相繼進行。
什么是新媒體?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新媒體文化現象?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在演講中作出了回答。他表示,新媒體文化是一種由傳播技術變化帶來的文化多元現象,能夠影響傳播者和用戶的環境和氛圍及其形成的原因和可能帶來的后果。“傳統媒體只有積極利用新媒體,才能推動本身不斷發展,否則就有可能被淘汰。”
如何促進網絡文明交流互鑒?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教授、博導、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謝新洲認為,促進網絡文明交流互鑒,首先要尊重網絡主權和網絡文化的異質性;其次,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豐的呈現形式,通過互聯網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最后,要兼顧“長效機制”與“階段性目標”,創新多元化的合作形式。
媒體融合的邊界在哪里?“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媒體可以扮演社會各行各業服務商、中間商的角色,媒體融合沒有領域邊界,立足內容與渠道,融入行業與產業,是宏觀層面媒體融合的新空間。”快手科技副總裁余敬中以《短視頻直播:融合空間與運營方法論》為題演講,他結合快聘、快手短劇等案例,講解了短視頻直播如何通過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進而改變行業與產業,催生了內容商業與內容產業時代的到來。
傳統媒體應該如何對待新媒體文化?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國際傳媒教育學院黨委書記王雪野與馬勝榮有著一致的見解,他說:“新媒體主導的新興傳播生態雖然對文化和傳播權屬有了一定顛覆,但文明求同存異的法則未變,‘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傳媒本質未變,我們應該共同為新媒體文化的健康發展而努力。”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沈陽通過視頻演講,揭開了元宇宙的神秘面紗,“元宇宙是高度沉浸且永續發展的三維時空互聯網,是人機融生三元化的多感官通感的體驗互聯網,是能夠實現經濟增值的三權化的價值互聯網。”
“一款自有品牌醬酒如何快速實現業績增長?”北京響鐺鐺科技合伙人黃生拋出的這個問題,吸引了全場聽眾的注意。他以《品牌全域增長》為題,通過真實的案例,從公域、私域兩個方面分析品牌如何快速實現業績增長。他提到,在私域方面要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有趣、故事化、場景化的有人情味的溝通服務,實現品牌心智傳遞和復購。
7月8日下午,新媒體文化大會還舉行了四場分論壇,來自業界、學界的嘉賓們針對“新媒體文化與文化自信”“新媒體文化與技術創新”“新媒體文化與品牌塑造”“新媒體文化與直播帶貨”四大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同日晚上,新媒體文化大會將發布2023中國新媒體文化發展報告和影響力指數,該報告和指數由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學術指導,中央財經大學財經新聞研究所編寫。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