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4 月,LG 宣布停止手機業務,此后再無新機發布。日前,LG 又推送通知,LG Pay 將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停止服務,LG SmartWorld 則將于 7 月 3 日停止服務。
(相關資料圖)
(圖源:pixabay)
今天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對于 LG 手機可能會感覺有些陌生,但 LG 曾是許多 70 后、80 后青春記憶中的一部分。然而即使是曾用過 LG 的用戶,也說不清楚 LG 是怎樣倒下的,似乎,就那么自然而然、悄無聲息地沒了。
不僅僅是 LG,還有夏普、索尼、京瓷等日韓手機廠商,一個個退出中國市場,甚至在全球市場也失去了蹤影。
2007 年 5 月,LG 領先蘋果公司數月,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電容屏手機 LG KE 850 普拉達。然而,這并不是 LG 成功的開端,不支持多點觸控和糟糕的 8MB 空間,以及最高僅支持 2GB 內存卡拓展的特性,令其無法與 iPhone 競爭。雖然現在看來,iPhone 非常吝嗇,但首款 iPhone 實打實的支持 4GB 存儲空間。
(圖源:GSMArena)
隨后的幾年,LG 在智能手機領域不斷摸索,但始終沒有取得太好的成績,直到 2010 年 11 月,LG 推出了旗下首款 Android 手機 LG Optimus One。大約三個月后,該機型的升級版 LG Optimus 2X 誕生了,這款手機憑借 Android 2.2 系統、出色的硬件配置、全球首款可錄制 1080P 視頻手機的優勢,以及實惠的價格大獲成功。
(圖源:GSMAreno)
從此 LG 邁向了巔峰,2013 年成為了僅次于三星與蘋果,全球銷量第三的手機廠商。
可惜,LG 的好運即將結束,這幾年 LG 憑借 G 系列的出色品質,與三星、蘋果瘋狂較量。為了實現對二者的超越,三星推出 LG G5 時,找到了正準備與 AlphaGo 大戰的李世石,在其袖口繡了一個 "G5"logo,結果所有人都在關注激烈的為期大戰,根本沒人注意到 LG 的廣告。
更何況,除了營銷,產品質量才是硬道理。LG G5 最大的亮點無疑是模塊化設計,電池、拍照、Hi-Fi DAC 等眾多模塊,都可以自由拆卸。近兩年也有廠商曝出過一些模塊設計理念,但從 LG G5 的經歷來看,模塊化設計無法直接提升用戶體驗,卻可能導致成本暴漲,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圖源:LG)
當時,LG G5 的價格比三星旗艦 Galaxy S7 還要貴。而 LG 計劃用于對抗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的 V 系列新機,也沒能取得太好的成績,昂貴的價格而令許多消費者難以接受。
最關鍵的是,智能手機時代國產廠商的崛起,華為、小米、OPPO、vivo 等,推出了許多物美價廉的產品,擠壓了海外手機廠商的生存空間。2015 年第二季度,LG 跌出中國手機銷量前五,2018 年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究其原因,不夠 " 從眾 " 或許是 LG 手機倒下的主要原因。功能機時代和智能手機初期,手機行業涌現了許多出人意料的設計,可拆卸鍵盤、透明鍵盤、自帶游戲手柄等,但隨著行業的成熟,產品的設計逐漸統一,此時只顧著追求獨特性,產品的就可能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比如說 LG G5 的模塊化設計,非但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還造成了生產成本和消費者購買成本的提高。LG G2 還把電源和音量鍵都放在了手機背面,導致難以在桌面上平穩放置,按按鈕時還要改變握持手機的姿態。
如果說 LG 是因為手機的設計、配置,以及價格存在問題,才被消費者拋棄,那么對于日本手機廠商的沒落,我就要再加一個系統方面的因素了。
IDC 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十大手機廠商中,除了蘋果與三星,其他八個全是國產手機廠商,依次為小米、OPPO、vivo、傳音、榮耀、真我、摩托羅拉、華為。
(圖源:IDC)
曾有許多網友發表疑問,手機供應鏈主要地區之一的日本,為何手機銷量卻不行。日本曾有許多手機品牌,如索尼、夏普、松下、卡西歐、京瓷等,但目前在國內還能有點聲音的,只有索尼了。
日本手機之所以銷量不佳,除了日本當地以外,基本沒多少銷量,大致有三個原因。第一,外觀設計過于離譜。例如夏普 R3 的上水滴下劉海,再加上大下巴,令人不敢相信這是 2019 年的產品。之前巴慕達推出了一款名為 BalmudaPhone 的手機,長相像鼠標,電池容量卻僅有 2500mAh,簡直離譜。
(圖源:夏普)
當然,日本也有手機設計好看的廠商,沒錯,我說的就是索尼,Xperia 機型是我心目中手機顏值標桿。懷著對美的憧憬,我曾買過索尼 Xperia 5 II,但不到半年,我就認同把它賣了出去,原因是日本手機的第二個問題,系統 BUG 不堪忍受。
(圖源:京東截圖)
手機廠商進入一個國家和地區,通常要針對當地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進行本地化適配。就連三星、蘋果都主動根據中國消費者適配了系統,但日本手機廠商卻極為高傲,別說適配了,索尼系統的 BUG 都快把我搞瘋了。當時我遇到了一個微信無法發送語音的 BUG,導致我跟不識字的親戚不能正常交流(注:對方不方便打語音電話),沒辦法,只好當場重新下單,從京東買了個國產手機。
好在,索尼已經明白了本地化適配的重要性,2022 年與魅族達成合作,后者為其適配系統。
日本手機的第三個問題與 LG 類似,也是不符合實際的性價比。事實上,海外手機廠商的產品普遍沒什么性價比,包括全球銷量第一的三星,Galaxy M 和 A 系列手機,性價比完全不能跟 realme、Redmi 等國內廠商相比,但依舊比日本企業強多了。
就拿我買的 Xperia 5 II 來說,當時配置差不多的國產手機,也就 4000 元左右,索尼卻敢賣到 5999 元。巴慕達的 BalmudaPhon 搭載驍龍 765、4.9 英寸 1080P 屏幕,6GB+128GB 版本售價卻高達 104800 日元(約合人民幣 5265 元)。
(圖源:索尼)
日韓手機廠商的倒下,關鍵在傲慢,不在意消費者需要什么,只顧著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產品。優秀的手機廠商,應當主動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哪怕是高端手機市場的王者蘋果,也從來不敢忽視消費者的看法。
近幾年不少網友吐槽,手機行業的設計越來越沒有新意,產品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希望能夠回到那個百花齊放的年代。但產品同質化是市場成熟的表現,那些奇異的產品,只是小眾需求。如果什么都按照網友,哪怕是消費者的要求去做,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魅族,夸耀之聲不斷,愿意買的人卻不多。
LG 在手機業務末期,還曾推出過一個極具創意的產品 LG Wing,采用旋轉雙屏設計,售價 999.99 美元(約合人民幣 7000 元),獲得了 GSMArena 最佳設計獎。然而,這款手機根本沒有賣出去多少,如今閑魚平臺,成色差的 LG Wing 只要 800 塊左右,成色好的也不過 1000 元出頭。
在不久的將來,LG 手機或許會徹底從大多數消費者的記憶中消失,而記住 LG 手機的人,大多是數碼愛好者,從二手平臺買一些老款產品。不得不說,日韓的 " 洋垃圾 " 手機在二手平臺售價下降到幾百塊后,還真值得買回家當備用機。(注:洋垃圾并非貶義詞,而是指那些國外淘汰的二手產品,被賣到國內)
日韓在手機的屏幕方面比較擠進,索尼多年前就推出過 4K LCD 的產品,LG 搭載 2K LCD 屏幕、驍龍 845,支持 Hi-Fi 且具有耳機孔的 G7,閑魚僅 300 多元。
只可惜,京瓷、LG 這些日韓手機廠商已經退出了手機行業,廣受消費者歡迎的洋垃圾手機廠商中,只有夏普和索尼還在堅持了。
圖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