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8月9日電
新華社記者劉偉、管建濤、楊思琪
(相關資料圖)
裝滿沙袋,扛上肩頭,疾速前進……一名名年輕官兵身穿迷彩服和救生衣,將一個個白色沙袋筑成一道長約兩公里的“白色長城”。8日正午時分,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萬隆鄉增產村,來自陸軍第78集團軍某旅的800余名官兵奮戰在抗洪一線。
連日來,受臺風“杜蘇芮”影響,黑龍江省南部地區遭受連續強降雨,作為松花江干流源頭之一的拉林河雙城段風險激增,多個水文站超警戒水位,多個村屯出現洪澇,數百畝農田受損。8月2日2時至8月7日9時,雙城區15個鄉鎮、街道累計降水量達到100毫米以上。
“汛情就是命令,我們爭分奪秒,要趕在洪峰到來之前,就把堤壩筑起來。”該旅旅長盛洪濤說,8月5日下午,官兵們剛剛結束上一場“戰斗”,就緊急轉戰雙城區。他們一邊協助轉移全村227戶497名村民,一邊筑壩抵擋來自上游的洪水,平均一天僅休息兩三個小時。
“懷疑踝關節韌帶損傷。”在不遠處,幾名軍醫正使用便攜式彩超,對一名受傷戰士進行檢查。8日,位于哈爾濱市的聯勤保障部隊第962醫院緊急抽調13名專家組成醫療隊奔赴雙城,為救援官兵及駐地百姓進行巡診。
據介紹,官兵們接連多日扛沙包、排險情,關節扭傷、皮膚感染、胃腸型感冒等多發。兩天時間里,醫療隊已為60余名官兵和當地群眾提供醫療服務,并發放常用藥品和防疫物品。
“這么多年就沒見過這么大的水,這是我的家,我得守。洪水無情人有情,大災大難面前彰顯了人民子弟兵的偉大。”救援現場,增產村黨支部書記張立偉聲音嘶啞,正在組織村民有序參與救援。和他一樣,80多名村民請纓留守村莊。他們當中,有的開著自家拖拉機拉運沙土,有的給參與防汛的村民做飯、送飯,還有的負責護堤巡查。
正值暑假期間,雙城區同心鄉學校被改造成臨時安置點,來自周邊村屯的150余名村民來到這里共度時艱。在四層教學樓里,教室和樓道里整齊擺放著一張張簡易床,配有嶄新的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
“根據這次洪峰和臺風影響,經防汛指揮部和專家研判,將可能會受到災害影響的村民提前轉移。”雙城區同心滿族鄉黨委書記劉曉春說,安置點每天免費供應三餐,鄉鎮工作人員和鄉親們同吃、同住、同生活,做到有熱水、有熱飯、有藥吃,讓村民們盡量安心、舒心。
8日晚9時,位于雙城區應急管理局的雙城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燈火通明,省、市、區三級領導坐鎮指揮,正在對重點地區、重點部位汛情進行分析研判。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顯示著7個監測水位的實時變化情況。在重點地段,當地安排專人護堤巡查、排查搜救,實施每小時反饋制度,進一步加強監測預警預報。
“以‘迅’應‘汛’,打好有準備之戰,全力保障百姓生命財產安全。”哈爾濱市雙城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8日,雙城區共有3023名干部投入轉移避險安置工作,對涉洪的12個鄉街89個村的32147戶78560人進行安全轉移,臨時設立的18個安置點已安置2741人,干部群眾輪流上堤超過萬余人次,修筑子堤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