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會投票支持罷工活
動,歐洲天然氣暴漲40%
(資料圖片)
8月9日,雪佛龍和伍德賽德能源集團澳大利亞的工廠工人投票決定進行罷工,支持保護行動方案。投票結果意味著伍德賽德的天然氣工人最早可以在下周提前7天通知停工。若工會最終決定實施罷工方案,可能影響 LNG出口產量為2450萬噸/年。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之一,2022年出口量約占全球20%,世界排名第二。澳大利亞近半至3/4左右的LNG出口到亞洲四大買家手中,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和印度。市場擔憂在澳大利亞LNG出口受阻后,亞洲買家將轉向其他的出口渠道,而變相減少歐洲的LNG供應。
俄烏沖突后,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歐洲渠道受阻,歐洲的能源進口渠道變得單一,對渠道依賴度增強。同時,厄爾尼諾造成的創紀錄高溫也使得歐洲對能源的需求增加。在澳大利亞罷工事件發生后,已能源極度敏感的歐洲天然氣價格當日一度飆升近40%,從31.5歐元(約合249元人民幣)最高漲至43.49歐元(約合344元人民幣),創下2022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
其他支撐天然氣或者說能源價格走高的因素還包括本月下旬挪威季節性檢修帶來的天然氣停產,以及歐佩克方面減產力度的增強。
受天然氣價格暴漲影響,能源板塊的期貨品種紛紛尾隨。8月9日,紐約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報收于84.22美元/桶,漲幅1.57%;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報收于87.51美元/桶,漲幅1.56%。國內8月10日,液化氣PG封于漲停,燃油LU、燃料油上漲超過3%,原油09主力的漲幅也達到了2.56%。
二、多因素共同作用,
豆系品種月度漲幅近10%
8月份是多數農產品2023/24年度產量形成的關鍵期,產地的天氣以及產量預估的修正是期貨價格的主導因素。此前由于價格較高,市場對于美國2023/24年度新季大豆一直持有豐產預期。但近期在天氣的擾動和各項數據報告中,豐產和優產的預期正在被修正。
7月USDA報告中,在種植面積降幅約400萬英畝的背景下,美國2023/24年度大豆產量被下調4.7%至4300百萬蒲式耳。市場同樣預期8月的月度供需平衡表將繼續下調新年度里大豆和玉米的單產。最新一期種植報告中,截至8月7日,大豆優良率比一周前提高2%,從52%提高到54%,仍低于去年同期的59%。雖然因宏觀和匯率因素影響,近期美期貨品種多數承壓下跌,但在幾份報告影響下,美豆已有止跌企穩跡象。
不過,國內近期豆系品種強勢上漲更多是內因的體現,且不同品種上漲的原因也有小幅的區別。豆一是國內大豆,上漲主因是市場擔憂臺風在東北華北地區帶來的大范圍強降雨和大風天氣對產量形成負面影響。豆二是國際進口大豆。近期國內進口大豆入關檢驗再度趨嚴,影響大豆入關以及后續進入油廠壓榨的速度。從近一周油廠開機及壓榨水平也可看出較為明顯的回落。豆粕的漲價可以說是豆二的連帶作用。在原料減少的情況下,截至8月4日當周,油廠開機為59.4%,前一周為65.17%。豆粕產出減少,對期現價格構成強有力的支撐。此外,受進口榨利虧損影響,遠月買船進度偏慢,8-9月后進口大豆到港預計減少,也支撐著豆粕遠月基差報價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