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天,理想汽車的CEO李想在一篇發文中說:“今年最后一個季度,售價超過20萬的乘用車中,新能源汽車(NEV)的比例將超過50%,這一點毫無意外。”
NEV指的是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超過一半的乘用車銷量都是新能源汽車,這將成為汽車歷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到2023年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占比將達到36.6%,而且增長勢頭不減,有望在年底超過40%。
李想提到,當進入高速增長的早期大眾市場時(可以參考跨越鴻溝),銷量的核心驅動力是企業的整體成長速度,包括產品的價值、商業能力、供應能力和組織能力是否能夠跟上甚至超過整個市場的增長速度。
本周20萬元以上的乘用車中,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了40%。更多的新能源汽車不斷涌入市場,正在迅速蠶食燃油車的份額。許多二線燃油車品牌今年的銷量很有可能暴跌,而一線品牌則開始在特定車型市場(即頭部新能源汽車企業重點攻擊的市場)遇到問題。 具體到理想汽車的車型上,李想表示:“盡管大家一直在關注我們與藍山的對比,但本月理想L8車型的銷量仍從上個月的七千多增加到了九千多。而理想L9車型的銷量也從上個月的六千多增加到了八千多。除了交付量可以穩定地超過三萬輛之外,訂單也達到了新的高度。目前我們最大的挑戰是產能,而不是需求。”
此外,李想還在發文中說表示:“有媒體報道我們今年的目標調整成40萬輛,這個報道是錯誤的,沒有依據。我們上半年完成了超過13萬輛,完全沒有能力在全年達到40萬輛。產品、銷售、產能和組織等方面的能力都不支撐今年的40萬輛目標,差距巨大。建立汽車產業的能力鏈是一個步步為營的過程,沒有什么捷徑可走。”
理解到,理想汽車今年初制定的預算目標是30.6萬輛。然而,由于L7單一車系的每日銷量首次超過1000輛,李想自稱是公司的“罪人”。
起初,大部分管理團隊都認為銷售和供應目標應該設定為36萬輛,但李想卻堅持按照30.6萬輛的預算目標要求。這導致了年初向供應商下單的數量明顯跟不上當前的銷量。
李想表示,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提升供應鏈的供應量,因為年初設置的供應目標有些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