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砂石骨料行業技術與裝備展如火如荼開展。在同力重工展位現場,參觀者通過同力人員專業講解、設備模型、深入交流等全面了解同力重工專業深耕露天礦山運輸的創新成果與應用價值、產品實力。
(資料圖)
在交流的同時,同力重工也獲得了更多更好的客戶需求滿足之思路,期望為更多的砂石行業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礦山工程運輸產品與方案。深入調研礦山施工工況及客戶需求后,專為砂石骨料礦山企業打造的多款新能源產品已在多個砂石骨料礦山應用,其適應性優越、經濟效益顯著,成為當地或全國的標桿與典范,受到客戶良好評價,并有不少潛在客戶積極交流,希望以同力方案促進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2-2026年中國土砂石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
土砂石行業現狀調研及市場投資
骨料的終端落地價格在60-150元/噸不等,屬于典型的低價值量產品。在終端落地價格中,其運輸費用的占比較高,因此運輸費用是影響骨料銷售區域范圍大小的主要因素。而我國多數地區只適用傳統的公路運輸方式,其運費較高,由此決定了骨料是個極其短腿的產品。
從運輸方式來看,公路運費最高,其次鐵路,水路最低。砂石的運輸方式包括公路、鐵路和水路(含江運和海運)三種。其中公路運費最高,百公里運費在30-45元/噸之間,通常運輸半徑在100公里以內,因此遠離江河湖海的內陸砂石礦山僅能供貨給周邊地區。鐵路百公里運費在20-30元/噸,運輸半徑能增加至300公里。水路運費最低,百公里運費僅2-5元/噸,運輸距離可達600-1000公里,低廉的水路運輸成本,可使得長江中上游地區的砂石長途運輸幾百公里來緩解下游長三角地區的需求。
公路徑運輸半徑100公里以內,僅能為周邊地區供貨。以安徽至江蘇的機制砂運輸為例,安徽本地砂石資源豐富,隨著尾礦利用的提升和大型砂石骨料項目的投產,砂石源源不斷的輸出到江蘇。由馬鞍山至南京的70公里路程,機制砂運費報價為30~40元/噸(折合43-57元/噸/百公里),占落地價(含運費)的30%,是水路運費的10倍之多。
鐵路運輸半徑300公里以內,但局限在鐵路交通方便的區域。鐵路運費相較公路運費可降低一半之多,運輸半徑可達200-300公里。華東部分省內存在著砂石鐵路運輸,如衢州、麗水至紹興,杭州(衢寧鐵路)已有采用35噸敞頂箱運輸骨料的案例,銷往浙北地區,百公里運費16元/噸,較公路運費下降60%。但鐵路運輸僅限于鐵路交通較為豐富的地區,且需要礦山和需求所在地離鐵路貨運站較近,局限性較大。
據砂石骨料行業協會數據,2022年全國砂石產量174.2億噸,同比下降11.50%。而2022年全國砂石綜合均價112.25元/噸,以砂石綜合均價簡單測算行業規模仍然在1.95萬億元/年。行業空間仍然廣闊。
根據砂石骨料網數據,需求方面,2022年華東地區砂石需求量為55.0億噸,占我國砂石總需求量的35%,華中地區為24.3億噸,華南地區為20.4億噸,三者合計達99.7億噸,占我國砂石總需求量的六成以上;西北、西南、東北與華北四個區域的需求總量僅占我國總需求量的37%。而根據砂石骨料網,各區域間產能分布顯著無法與需求匹配,江蘇、山東、四川、河北、貴州、湖南、福建等省份的骨料產能不足最為嚴重。
砂石行業現狀
國內砂石產業前幾年破天荒地迎來持續火熱勢頭,讓這個原本供應鏈就弱不禁風的產業陷入了迷茫之中,自2022年下半年開啟下行通道后,需求量斷崖式下降,價格跌跌不休、愈演愈烈并開始在全國蔓延。即便如此,一些業內人士對砂石行業仍然持樂觀態度,并預言今年年初隨著疫情影響的結束,國內砂石市場肯定會出現新一輪的報復性增長。然而,這一美好愿望再次被殘酷的現實所擊碎。今年上半年,國內砂石市場非但沒有呈現出好轉跡象,反而延續萎靡不振態勢,即便是過去一直看好的熱點地區也難以幸免,量價齊跌成為了不爭的事實。
作為生產端的砂石礦山,固本底至關重要。企業在拿礦山及建設礦山之前不僅要充分考慮礦山的資源儲量、權益金、加工工藝、產品規格和質量這些“本底”且事關企業直接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還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區位狀況、運輸條件,以及當地的砂石產能、市場需求和目標市場等客觀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應對措施。
砂石行業報告對中國砂石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還重點分析了重點企業的經營現狀及發展格局,并對未來幾年行業的發展趨向進行了專業的預判。
本報告同時揭示了砂石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未來,砂石行業發展前景如何?想了解關于更多行業專業分析,請點擊《2022-2026年中國土砂石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