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6月29日電(記者 閆東潔)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一直受到世界各地粉絲的喜愛。小編最近去了兩次中國大熊貓保護與研究中心位于四川的大熊貓基地,在那里和大熊貓飼養員、專家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資料圖)
兩次熊貓之行,小編最大收獲有兩點——大熊貓并不是像平時人們認識的一樣,只有可愛、呆萌的一面,成年體重超過100公斤的大熊貓,其實是標準的野獸;保護大熊貓的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圈養大熊貓的數量保護已經不是最主要的課題了,而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保護、大熊貓種群的基因多樣性保護、圈養與野生大熊貓之間的基因交流等,都是科學家們正在攻克的課題。
那么,作為大熊貓喜愛者的我們,是不是了解以下這幾條和大熊貓相關的知識呢?
一、野生大熊貓其實是標準的野獸,它的咬合能力很強,在熊類中僅次于北極熊。吃竹子這個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如果親自拿一節竹子試試就會知道,竹子是非常硬的,它嫻熟的吃竹子動作恰恰證明了它有鋒利的牙齒和超強的咬合能力;
二、大熊貓一天有一半左右的時間要用來睡覺,另外一半就基本都在吃,一只成年大熊貓一天大概可以吃掉30公斤左右的竹子。但是它們并不是白天吃,晚上睡覺,而是吃兩個小時,就休息兩個小時,它們剛好在睡覺的時候把竹子消化一下。
三、熊貓是個“直腸子”,根據吃下去的竹子、竹筍、竹葉等食物不同,排泄的便便也會不同。成年熊貓吃了竹子,便便是黃色的,能看到清晰的竹子纖維;如果吃了大量竹葉,便便就會呈現深綠色;而如果是竹筍吃多了,便便會細膩很多;熊貓寶寶喝奶的時候,便便的形態則會和人類的比較接近。
四、大熊貓是爬樹高手,但是它們爬樹的方式和猴子不一樣——猴子是用手腳抱著樹干攀爬,但是大熊貓要把自己的爪子插到樹干里,把身體掛在樹上,才能向上爬,這大概是因為他們的體重太重了,但是手又沒有那么靈巧的原因。不過這恰恰證明了,大熊貓的爪子十分鋒利、有力。
五、大熊貓幼崽喜歡在樹上或高處平臺上睡覺,因為這讓他們覺得安全。在野外,大熊貓幼崽是有天敵的,比如野豬。為了躲避天敵的威脅,它們睡覺的時候,更傾向于爬到高處。但大概兩歲以后,大熊貓就可以長到100公斤以上,體型巨大,在野外也就幾乎沒有天敵了。
六、大熊貓一胎一般只能生1-2個寶寶,單胎和雙胎的比例大概1:1,多胎的情況也有,但是很少見。由于大熊貓上肢比較短,很難同時抱起兩只幼崽來喂奶;遇到危險的時候,大熊貓只能叼起幼崽來轉移,通常一次也只能轉移一只。因此,在野外,大熊貓媽媽一般只能哺育一只幼崽。在飼養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不管是雙胎還是多胎的大熊貓寶寶,都可以存活下來。
七、大熊貓是“六指兒”。和人類不一樣的是,它們的大拇指不能活動,其他五個手指頭并列排開,所以如果你觀察大熊貓拿竹子的樣子,它們是用五根手指頭攥著竹子,卡在大拇指上。所以,這個動作看起來有點笨拙,為動物園里的大熊貓增加了一分可愛。
八、大熊貓的尾巴是黑色的。如果你仔細觀察,有些熊貓玩具的尾巴是白色,有一些是黑色的,但事實上,大熊貓的尾巴應該是黑色的。大熊貓一般都是黑白兩色,他們的耳朵、眼睛周圍、肩帶、四肢、尾巴是黑色的,通常,這些黑色部位的形狀,可以作為分辨個體的依據。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