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葉碧華、實習生楊璇 廣州報道
近幾年,植發行業發展迅速,逐漸從高端消費走向大眾。
《中國植發行業研究報告(2022年)》顯示,到2021年,我國植發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69億元,比2020年增長了26.1%。業內專家預測,由于需求旺盛,未來毛發經濟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
與此同時,植發需求也出現了不一樣的特點,開始從功能性向美學性升級。“解決脫發困擾對很多找對象找工作的人來說是剛性需求。”近日,碧蓮盛醫療集團董事長尤麗娜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隨著大眾認知的不斷提高,防脫發意識現在已經在20多歲的年輕群體中興起,而過去一般是40歲以后人群才會關注脫發問題。
“近幾年由于不剃發手術方式的出現,很多愛美的女孩子對頭發、發際線、修飾臉盤、上鏡好看等各種美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據尤麗娜透露,女性愛美意識的崛起,使得近年公司女性顧客的占比從原來的個位數增長到30%。尤麗娜表示,由于女性群體的大規模涌入,植發從醫療美容的項目演變為一個獨立行業,部分公立醫院的皮膚科和整形外科也開始進入。
但是,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規范化成為一大現實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今年315消費者維權日期間,包括雍禾醫療、大麥植發、熙朵植發等多家頭部植發品牌遭曝光投訴。其中,雍禾醫療涉及誘導消費者辦貸款業務,植發存活率低并出現“斑禿”,使用未經審核的藥品。大麥植發被曝為患者做手術的非承諾的主治醫生。熙朵植發用戶稱補發際線沒有效果,但企業自行檢測成活率達96%。
事實上,早在2021年,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毛發醫學分會就發布了《毛發移植規范》團體標準,敦促行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植發患者醫療權益。2022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醫療美容行業虛假宣傳和價格違法行為治理工作指引》,不僅是監管部門的工作參考,更是植發行業合規經營的行為規范。
面對行業亂象叢生,雍禾醫療董事長、執行董事及CEO張玉此前曾表示:“毛發醫療市場的到來,醫療合規將成為最大的挑戰之一。”尤麗娜則指出:“整個植發行業需要找準自身定位,嚴格進行自我監管,加強植發行業手術操作流程的規范、管理,進一步降低手術風險,使消費者獲得誠實、安全的服務。”據尤麗娜透露,目前碧蓮盛已進行改革升級,對消費者公開透明植發、養發價格體系。
《中國植發行業研究報告(2022年)》指出,當前植發行業具有五大特點:一是客戶規模持續擴大,年輕化趨勢增強;二是植發技術日漸成熟,個性化需求得到關注;三是機構競爭激烈,獲客渠道轉戰線上;四是植發產業鏈不斷完善,養護業務得到擴展;五是疫情沖擊使得服務體系逐漸完善。
作為新興產業,植發行業面對的是我國2.6億脫發人群,只有將合規化納入企業發展理念,行業才能長遠。“面對快速發展的市場,也是競爭激烈的新市場,監管部門要求植發行業從價格到服務更加規范化,這是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尤麗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