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鄉,咱們自己別亂了陣腳
夏季本是降雨較多的季節,沒想到河南一場降雨把全國人民都驚動了,原因是這場雨下得不是時候,在小麥即將收獲的時候,遇到了連續降雨天氣,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用河南人的話說,這雨下得“沒眼色”。
河南被譽為“中原糧倉”,夏糧主要就是小麥,秋糧以玉米居多。5月下旬,豫南地區小麥進入收獲高峰期,6月上旬,豫東、豫北、豫西的小麥,也開始收獲。
小麥即將成熟收獲前,農民朋友不擔心下雨,但是,很擔心連續多日的降雨。就好比今年的情況,可以說是多年不遇。
(相關資料圖)
連陰雨天氣導致的后果,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樣,田間還未收獲的小麥,麥粒出現發芽、發黑現象,降低了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豫東小麥發芽發黑
今年河南小麥的總產量和上年相比,減產已是事實,不過,具體減產多少,還要等到官方的統計數據。
老話說得好,“河南熟、天下足”,河南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1/10的糧食。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夏糧數據,全國夏糧總產量14739萬噸(2948億斤)。其中,河南夏糧總產量3813.1萬噸,播種面積5683.8千公頃,單位面積產量6708.7公斤/公頃,河南夏糧總產量、播種面積數據均居全國第一。
河南糧食的總產量,為端牢中國飯碗、穩定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也是為什么今年河南小麥出現發芽、發黑的問題后,迅速引起全國人們熱議的原因之一。
發芽的小麥
面對多年不遇的不利天氣,河南老鄉們,咱們別自亂陣腳。主要說說小幫手這2天親眼看到的情況。
其一,從30號雨停之后,我們鎮上的一些糧油店和超市,面粉都售罄了,主要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搶面粉”。31日早上,我走在路上,還聽到2位老人談話,互相問對方,今天搶到面粉了嗎?
不僅是我們這里,在河南的其他地方,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下面是我在短視頻平臺上搜到的一些畫面。至于原因,無外乎就2點。
部分地區出現搶面粉現象
第一,擔心今年小麥減產,面粉會漲價,現在趁著還未漲價,趕緊多囤點。第二,擔心今年發芽、發黑的小麥,進入面粉市場,現在趕緊多買點,以免后續買到質量不好的面粉。
我從小到大,就有過一次搶面粉的經歷,還是2022年春節期間,當時疫情嚴重,又加上過年,當時還處于封路的狀態,擔心外面的面粉進不來,村里面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囤了好幾袋面粉。現在回想起來,那次搶面粉的畫面還歷歷在目。
除此之外,就沒有搶面粉的印象了,哪怕是九十年代,也沒有說面粉需要搶的經歷。當時的面粉還都是自己拉著小麥去村里的打面房里去打面,即便當時還要交公糧,也沒有擔心過面粉不夠吃的問題。
不過,站在一些老年人的角度來說,他們“搶面粉”的行為也能夠被理解,尤其是經歷過1942年災荒的老人,在他們的內心里被“窮怕了”,害怕沒得吃,他們的觀念也會影響到子女。所以說,不能怪他們,畢竟每個人所經歷的不同。就好比我們河南人見面打招呼,都是問“吃了嗎”。
如今,隨著糧食的連年豐收(2017-2022年,河南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儲備庫的糧食非常充足, 大家不必擔心糧食不夠吃的問題。所以,搶面粉的事情也沒必要,咱們自己別造成人為的緊張。
今年收獲后的小麥
其二,這幾天聽到一些老鄉們哀聲四起,主要是小麥發芽、發黑了,沒人收怎么辦?
這點大家也不必過于擔心,從目前小幫手所了解到的情況,給大家說3個好消息。
第一個好消息:5月30日,河南省財政緊急下撥資金2億元,專項用于小麥烘干,確保小麥質量、確保顆粒歸倉、確保農民收益。另外,從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發揮河南全省現有3萬臺履帶式收割機和4660臺烘干設備的作用,加強省、市、縣聯動,精準調度、精準對接,最大化發揮農機裝備效果。
第二個好消息:目前我們村干部,已經開始統計村里面的小麥受災面積,每家每戶受災多少面積,然后如實報上去,估計會有一定的補償,以此來降低大家的損失。
村干部開始統計受災面積
第三個好消息:河南部分地區已發布今年特殊情況小麥的收購方案。比如河南伊川縣農業農村局5月30日發布的通知,對于雨后干麥(生芽麥),生芽比例不超過60%,芽長不超過0.5公分的小麥,收購價格是1元/斤。
對于雨后濕麥價格,30%含水量小麥,收購價格是0.6元/斤,水分降低一個百分點,收購價格每斤增加1分。
伊川縣農業農村局發布的方案
所以,老鄉們不用過于擔心今年小麥沒人收購的問題,主要小麥已成熟,田間能進去作業以后,抓緊搶收小麥,不想晾曬就直接賣掉,想賣高價,就拉回家進行晾曬,最近這幾天天氣還不錯。
小幫手所在的村莊,今天(31號)已開始大面積收割作業,詢問了機手,據他們說,條件允許的話,這幾天會采取連夜搶收的措施,爭取盡早幫助農民朋友完成小麥收獲工作。
31號豫東已開始收割小麥
對了,還有一個重點沒說,收割機數量不缺,不用擔心沒有收割機的問題,有些地方收割機停在路邊,是由于田間太濕,還無法進行收獲。再晾曬1-2天后,土壤濕度降低,就可以進去作業了。
所以,河南老鄉們,心情都能理解,但咱們別自亂陣腳,按部就班,小麥該收獲就收獲,有人收就去賣,哪怕產量和價格都不高,把損失降到最低就行。后茬作物還在等著我們去播種,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