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走進方山縣馬坊鎮吳家溝村黑毛土豬養殖基地,一頭頭黑豬慢悠悠地覓食散步,看著工人端著食盆走近,它們格外興奮,準備飽餐一頓。
作為天然放養、生長周期長的黑毛土豬,肉質鮮嫩,肉味香醇,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價值。當下,黑毛土豬已初具規模,正成為老百姓的“金豬”,讓他們的致富之路更有奔頭。
黑毛土豬養殖基地四面環山,植被茂密,空氣良好,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讓養殖基地負責人采用了小豬圈養、中豬散養的飼養模式。
“與普通豬相比,黑毛土豬肉質鮮美,口感良好,而且嫩度和肌間脂肪含量、蛋白質等主要肉質指標都較高,符合當今人們對優質肉類產品的需求。”養殖基地負責人張金亮長期關注黑毛土豬產業的發展,對其優點如數家珍。
黑毛土豬平時以高粱、玉米、紅棗、麻生等多樣性雜糧為主食,并配備富含人體多種有益菌的青貯草。同時結合藥食同源的理念,還按一定比例,從小豬開始喂食黃芪、黨參、橘皮等二十多種中草藥。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類食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肉質上乘的黑毛土豬受到了市場青睞。肉質富有彈性、熟肉口感勁道、營養價值高的黑毛土豬肉已經在當地及周邊縣市占據了一定的市場規模,贏得了消費者的好評。
市場前景的廣闊,讓黑豬養殖規模由原來十余頭發展了現在五百余頭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老百姓的就業,增加了他們的收入。
基地工人王建強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現在上有老人、下有孩子,不能外出打工了。“現在就近在豬場上班,既能種幾畝地,每個月又能掙兩三千,在家門口務工賺錢,還是挺不錯的!”王建強告訴記者。
為了讓黑豬肉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張金亮還開通了微信小程序“豬至福黑豬肉食”,消費者在手機上即可下單,真正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渠道。
“下一步,我將擴大生態黑毛土豬產業的規模,力爭把這一產業打造成吳家溝村甚至周邊村的特色產業,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道路。”在談到下一步養豬計劃時,張金亮信心滿滿,胸有成竹。(記者 馮凱治 通 訊 員 郝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