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測算:根據上市銀行負債成本估算的協議存款約占公司活期存款的55%,即銀行全部存款的13%左右。在完成對協定存款比例的測算后,大致可估算出銀行存款成本約下降4-5BP。
展望:存款加點上限近年來經歷了倍數法到加點法的改革,以及壓降通知存款和協定存款上限,對存款利率下行貢獻較大??傮w來看,存款利率經過近期密集的調整,后續可能保持一段時間穩定。
影響:存款利率下行后,存款的轉移趨勢主要取決于存款持有人的風險偏好。由于持有通知存款和協定存款的持有人更多是流動性較為寬松的公司客戶,當這兩類存款利率下行后,不排除一部分資金可能流向貨幣基金、理財和債券基金等同類型低風險資產,從而推動長債利率下調。
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再進一步存款利率改革目的是穩定銀行凈息差:2021年以來,銀行綜合負債成本上升約15BP,帶動銀行凈息差收窄。如不考慮政策因素,2023年存款定期化趨勢難有明顯逆轉,對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和銀行風險會帶來明顯影響,因而近期監管密集推動存款利率下調。
我國存款利率框架和改革:我國的存款體系主要有活期、定期、協定、通知、住房公積金存款五類以及包含衍生品的結構性存款等。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改革有存款基準利率、存款加點上限、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存款結構和銀行自身存款定價五個方面。存款基準利率是存款定價的基石,存款加點上限近年來經歷了倍數法到加點法的改革,以及壓降通知存款和協定存款上限,對存款利率下行貢獻較大。存款結構方面,將繼續控制智能存款、結構性存款等創新型存款的規模是限制商業銀行存款競爭、保持綜合負債成本穩定的重要舉措,判斷仍將繼續推動。
對利率中樞的影響:由于持有通知存款和協定存款的持有人更多是流動性較為寬松的公司客戶,當這兩類存款利率下行后,不排除一部分資金可能流向貨幣基金、理財和債券基金等同類型低風險資產,從而推動利率中樞下行。在此背景下,利率中樞整體下行中債市利率很難獨自上行,意味著當下十年期國債利率可能短期維持震蕩。
風險提示:第一,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仍然面臨海內外環境的多重擾動,國內受到疫情余波、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的影響,國外受到貿易沖突、海外緊縮和極化思潮的影響,國內經濟發展和改革都可能存在一定不確定性。第二,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續增量政策出臺進展不及預期,地方政府對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徹、落實不到位。第三,經濟增速放緩,宏觀經濟基本面下行,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加劇。第四,近期房地產市場較為低迷,國際資本市場風險傳染也有可能誘發國內資本市場動蕩。
(黃文濤為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