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日前,歷時17個小時奮戰,由中國水電十局承建的向家壩灌區一期一步喜捷真溪支渠標項目施工技術難度最大主體結構圓包山渡槽第一跨槽身混凝土澆筑完成,標志著項目攻下又一個關鍵節點目標,為項目建設打開了新局面。
圓包山渡槽第一跨槽身澆筑就緒
圓包山渡槽第一跨槽身澆筑過程
圓包山渡槽第一跨槽身澆筑至深夜
圓包山渡槽是向家壩灌區渠首出來的第一座渡槽,也是喜捷真溪支渠標段最大的渡槽。設計流量95立方米/秒,設計水深6.272米。渡槽槽身分為3跨,橫跨當地鴛溪河,每跨長42米。槽身為U型薄殼混凝土結構,橫斷面為半圓加直段,內部總凈空寬度達8.3米,總凈空高度達7.6米,外部總高度達9.7米,總寬度達9.8米。單跨槽身設計混凝土725立方米,結構主體疊加其它荷載重量達2680噸,如此大跨度大斷面的U型薄殼預應力混凝土槽身屬于全國首例,技術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項目部認真開展專家論證,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嚴格把控施工進度及質量安全。定制370噸槽身組合鋼模板,采用鋼管樁貝雷梁組合支撐體系,做好防洪度汛和堆載預壓試驗,有效解決預應力槽身變形大、澆筑時模板上浮、超大荷載支撐體系基礎沉降等難題。開展向家壩大跨度預應力渡槽1:1仿真實驗分析,合理確定施工方案參數,確保渡槽大體積混凝土澆筑質量安全。多措并舉下,最終安全順利完成渡槽第一跨槽身混凝土澆筑,為剩余跨槽身澆筑積累了重要經驗。
向家壩灌區工程是四川省“一主四片”水生產力布局的重要組成,也是造福川南人民的重大水利工程,對四川積極爭創全國水網先導區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工程建成后,將覆蓋四川省宜賓、自貢、內江、瀘州4市21縣和云南省部分地區,解決灌區內530萬畝農田灌溉、生產和生活用水問題,提高灌區內的糧食產量,對川南一體化建設、鄉村振興和實施國家“藏糧于地”戰略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