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歐洲和東南亞之后,中國造車新勢力正在中東地區大力開拓市場。
7月10日,小鵬汽車宣布與以色列汽車經銷商Freesbe合作拓展當地市場。同日,極氪官方宣布與以色列聯合集團簽署協議,將于四季度在當地市場推出極氪001和極氪X兩款車型。更早之前,愛馳汽車和哪吒汽車也已經或宣布進入以色列市場。
與此同時,中東資本也展示了對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青睞。阿布扎比CYVN Holdings通過定向增發新股和老股轉讓的方式向蔚來進行總計約1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前途汽車母公司長城華冠則與約旦最大的私營公司Manaseer Group簽署合作協議,合資公司成立后將把前途汽車的主力車型前途K50、K20和K25本地化,以服務中東和北非市場。此外,沙特投資部也與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簽署了一項價值210億沙特里亞爾(約合56億美元)的協議。
(資料圖片)
在造車新勢力集體進軍中東市場之前,中國傳統汽車制造商早已在該地區試水經營,并在部分國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東站近期報道稱,去年沙特新車銷量超過63萬輛,中國品牌汽車銷量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22.2%。在沙特、巴林、阿曼等多個中東地區國家,中國品牌汽車的市占率已經超過10%。
事實上,無論是資本層面還是消費端,中東地區普遍對中國汽車持支持認可態度。而對中國汽車寄托希望的背后,則是當地政府需要積極響應的環保政策和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長遠考量。
以石油起家的中東地區,尤其是沙特和阿聯酋,長期被環保機構詬病。國際科學合作組織“全球碳計劃”(GCP)發布的《2022年全球碳預算》報告顯示,沙特阿拉伯以18.7噸的人均碳排放量位列榜首,阿聯酋2020年人均碳排放則高達20.7噸。此外,由于為全球燃油車提供大量石油,中東國家被認為需要在環保問題上肩負更大責任。
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中國、美國、歐洲等主要市場不斷提升,全球汽車動能從石油轉向電力的趨勢愈發不可阻擋。依靠化石燃料作為重要收入來源的中東各國如不及時轉型,或將面臨經濟崩潰的危險。
為應對上述問題,《巴黎協定》締約國、中東汽車進口主要國家之一的阿聯酋在今年7月宣布新政策,目標是2050年上路車輛中電動汽車占一半。在一個月前的電動汽車創新峰會上,峰會主任納賽爾-巴赫里表示,該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正迅速擴大,未來五年將以平均27.2%的增長率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美媒U.S. News基于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和領導力等指標將阿聯酋排在中東國家首位,該國向電動汽車傾斜的政策或將帶動和影響周邊國家也重視相關產業。
海灣局勢年初以來發生的歷史性變化也帶來了積極的信號。今年4月沙特和伊朗外長宣布恢復外交關系,隨即引發灣區國家和解潮流。盡管仍有波動,但趨于穩定的環境為中國等外資企業的進入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此背景下,亟需完成可再生能源蛻變的中東需要產業鏈較為完善、自研水平更高的中國造車新勢力填補市場空缺,而中東地區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水平也吸引著中國汽車公司。
市場數據分析公司Focus2Move統計顯示,去年中東各國汽車銷量合計約156萬輛,科威特、伊拉克、卡塔爾以及最大汽車消費國沙特阿拉伯等多個市場創新高。另據市場研究公司Mordor Intelligence的分析指出,2021年中東和非洲電動汽車市場價值為4025萬美元,到2027年這一數字將達到9310萬美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15%,顯示出極大的增長潛力。
對于中東市場,中國汽車品牌往往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沙漠化地貌、炎熱干燥氣候等特點,推出契合當地車主特殊需求的產品。而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和整車OTA升級等智能化領域積累起的優勢,也正在引起當地消費者更多的興趣,并影響他們的購車決策。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