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共2200字左右,預計需要8分鐘左右,閱讀前麻煩點一下關注,便于您后期持續關注相關內容。
2023年后,李嘉誠再次帶領長實集團進入內地,準備“抄底”房地產,涉及龍光集團、合景泰富的“凱玥”項目。目前,龍光和合景面臨嚴重的債務違約問題,長實集團是否在“趁火打劫”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李嘉誠是否為“趁火打劫”?
據彭博社報道,龍光集團、合景泰富曾經鋌而走險,為了賺取更多的錢,將“凱玥”抵押給匯豐銀行等銀團,換取了102億港元開發貸。
但是目前,債權銀團準備將這筆貸款的大部分權益出售,長實集團是其中一個潛在買家。
說白了,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龍光與合景曾經花大價錢,拿下“凱玥”,本來將重心壓在“凱玥”上,回本賺大錢之后,就能如期還債了。
但是世事難料,這個被龍光與合景看好的“凱玥”項目,將很多資源都投入進去了,到目前好像并未給這兩家公司帶來更多的回報。
反而產生了拖累龍光與合景的嫌疑,因為“凱玥”雖然定位香港豪宅,但是截至今年5月3日,僅出售了3套房源,成交價超過1.5億港元,累計回收了5.32億港元左右。
也就是說,香港豪宅“凱玥”每平方米的單價為50萬人民幣。
這與龍光與合景即將面臨的違約債務相比,算是九牛一毛,解決不了主要問題。
商人更看重利益而不是情誼,以匯豐為首的銀團方經過多方評估之后,看到龍光與合景可能存在較大違約風險,可能對這兩家企業的償債能力產生了較大的質疑。
所以“趨利避害”,計劃出售債權趁早退出,從而盡可能保住自己的利益,而長實便是“這筆貸款權益”的潛在買家之一。
商場如戰場,雖然沒有腥風血雨,但一旦失敗也如同被扒拉了一層皮,更令人痛苦。
那么長實接受“這筆貸款權益”后,被龍光和合景當做“回血寶物”的“凱玥”,他們收不到償債之后,這個項目帶來的剩余價值,相當于忙碌五六年,別人做嫁衣。
從這也可以看出,商場已經不再是之前網上很多人說的,“惹人啼笑皆非”的“劃破對手家的自行車墊”、“買通保潔斷別人公司的電”、“趁機換對手公司請人吃飯的菜”……
這里靠著“資金實力博弈”,靠著“人情往來”博弈……虎視眈眈的獵手在旁等候,兩個陷入債務危機的公司能否破局,一場大戰已經開始。
說“趁火打劫”,或許過于夸張了,因為正常的商場很殘酷,走錯一步,可能就會落得滿盤皆輸的局面。
“凱玥”有何價值?
豪宅“凱玥”項目建設于香港島南區鴨脷洲,能夠建設的總樓面超過76萬平方呎。
這里的環境非常優美,剛好處于海岸邊,風景宜人,非常適合居住。
2017年,龍光與合景聯手花費大力氣,拿出168.55億港元的成交價,成功將這個宅地拍下,擊敗了李嘉誠的長實集團等其他企業。
這場拍賣是這兩家公司與長實集團第一次交手,當時可能誰也沒想到,6年之后,三家公司會再次面臨“狹路相逢”的局面,那么最終誰會勝出呢?
那么“凱玥”的價值,有多高竟然引得很多有資金雄厚的資本,都爭相入局呢?
根據龍光集團公開發布消息,建設已經有5個年頭的“凱玥”項目,今年終于要現身了。
這個項目一共有295套住宅,有小戶型房、頂復、大平層等多種產品項目,項目的銷售面積達到了62500平米。
市場預測中,這個能夠建設超級豪宅的宅地,建設的豪宅可以完成300億港元的銷售額。
也就是說,如果凱玥項目的房產全部出售完,就能夠回收約300億港元。
所以這塊“肥肉”,長實集團也不想錯過,但是第一次競拍失敗了,這次卻是“對手”送上門的機會。
今年6月就有消息稱,之前與龍光與合景合作,為其提供貸款的銀團債權行,與長實集團接觸了,計劃減少損失,收回大部分貸款。
對于這涉及“龍光與合景”存亡的利益,兩家公司肯定是不允許的,所以兩家公司也采取了措施阻止此事的順利完成。
據中新經緯報道,這次事件為匯豐等少數銀行在計劃,大多數銀行沒有計劃。
李嘉誠今年已經97歲了,但是看得出來仍然非常重視自己的事業,前段時間還在廣州現身,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主要是一些媒體傳言“國內樓市回暖”?
龍光與合景已經債務違約?
龍光集團于1996年成立,201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至今成立已經有27個年頭了。而合景富泰地產于1995年成立,2007年在香港成功上市,至今成立已經有28個年頭了
龍光與合景都是兩家成立超過20年的公司,那么到底面臨多大的債務危機,讓以匯豐為首的銀行準備在“凱玥貸款權益”上,準備另尋出路呢?
2022年6月,龍光集團宣布暫停支付5筆境外美元優先票據的利息,這意味著公開表示自己違約了。
原本龍光寄希望于“時間換空間”,想通過出售資產回籠資金,2022年龍光的合約銷售額為441億元,但是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合景富泰近些年,為了擴大發展規模,采用高杠桿的財務方式,也負債了,今年5月份,宣布無法償還本息超過8億人民幣的債務。
看看“龍光與合景”當前的欠債狀況,也難怪匯豐等銀行會產生別的計劃。
而“凱玥”就相當于兩家企業回血的重點,但凡有一絲希望,都不想放棄。
因為如果長實接手了,龍光與合景得不到此項目后期的利益,兩家公司的“負債”該如何順利的解決呢?
所以龍光與合景當前面臨的局面非常被動,這個項目建設較久,失去了比較好的銷售時期,進入2023年,房地產出售速度變緩,所以兩家公司能撐到什么時候,未可知。
不過,“凱玥”項目的定位是豪宅,這意味著面向的群體是有錢的“富豪”,看起來銷售較為輕松。
因為一平方米50萬元的價格,普通人群體中,很多人排除吃喝居住后,可能幾十年才會攢夠50萬。
總之,龍光與合景能夠發展超過25年的時間,肯定是有家底的,至于最后會不會守住價值約300億港元的項目,也許過段時間就能看到結局了。
所以對于龍光與合景面臨債務違約,而李嘉誠與匯豐聯手“圍堵”的局面,你怎么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