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光明時評
1杯網紅奶茶會產生87條數據!這是今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對29家知名度較高的奶茶店、快餐店進行暗訪,后經上海市網信辦調查得到的發現。截至今年3月其累計產生的數據超100億條。其中,涉及消費者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經度緯度等敏感個人信息的達6.7億條。在數據成為數字經濟“富礦”的當下,這一調查結果顯然反映出了每個普通人日常消費行為的背后,蘊藏著怎樣巨大的經濟價值。也足見在“無碼不成行”的生活中,通過小微企業獲取的個人隱私達到了怎樣的密集程度。相比于商家獲取用戶信息的低成本,消費者想要獲悉小程序界面背后參與主體的信用水平、技術保障、數據安全等各個方面信息,卻格外困難。消費者的盲區,顯然不是監管的盲區。針對數據鏈條中的獲取、使用、分析、存儲等各個環節,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各參與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企業規模小,不意味著違法違規的成本低,要讓各類市場主體在收集信息時都能遵循“合法、正當、必要、誠信”的原則,并接受同樣的法律監督。要不斷細化監管舉措,才能讓餐飲行業走出違規處理個人信息的重災區。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