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來探討下套管換熱器可以如何強化換熱。
【資料圖】
(示意圖,不對應文中任何產品信息)
1套管換熱器傳統基本結構和換熱原理
1.1 套管換熱器基本結構
傳統套管換熱器利用同軸層套管的形式進行制冷系統冷量的傳遞,內層管走換熱介質冷凍水,內層管與外層管之間走制冷劑,利用流體對流換熱的形式進行熱量傳遞,具體結如圖1。
如圖1所示為套管式換熱器的造簡圖,它由不同直徑的兩種管子套在一起組成同軸套管成。小圓管內流過一種流體,小圓管外壁與大圓管內壁質檢形成環形間流過另一種流體。小圓管的管壁就形成隔在兩種流體之間的傳熱壁面。
在實際設計和制造這種換熱器時,采用同軸套管以螺旋式結堆疊在一起,以小換熱器占用間,提間利用率。
1.2 套管換熱器的熱阻計算
在換熱器傳熱計算過程中,通常以經典熱力學公式作為基礎進行計算如圖2所示,兩種流體在壁面間傳遞熱量時,符合經典熱力學穩態熱的傳熱方程,為:
在研究換熱器在傳熱過程中的規律,通常以傳熱系數的倒數來表示熱傳遞過程中的阻力,我們為熱阻,這樣就可以套用電學的基本規律來研究傳熱學。套管式換熱器在換熱過程中,了壁面本身的熱阻之外,兩種流體與壁面之間換熱的時候,會存在熱阻,這種熱阻我們之為對流換熱熱阻。不同的流體介質具有不同的性質,在換熱時會以不同熱阻的形式呈現。如圖3所示。
以電學中的歐姆定律來描述傳熱學中的熱流量,這個方程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2套管換熱器結構改進設計
從公式(3)可以出,如果想讓換熱器在換熱過程中的熱流量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首先可以加換熱器的傳熱表面,傳統加傳熱表面的方式是在管內加肋片的形式。
其次是可以小換熱過程中的熱阻,熱阻有三個方面,冷流體側的換熱熱阻,熱流體側的換熱熱阻和管壁本身的換熱熱阻。換熱器管壁本身的熱阻跟換熱器材料有關,流體側的對流換熱熱阻的大小跟流體本身的流動形式有關。
普通制冷劑和水等流體在常規流速的情況下是以紊流狀態存在的,但是可以通過螺旋流動的方式加其繞動,從而可以低其對流換熱熱阻。流體的螺旋流動可以通過在管內壁和外壁加螺旋肋片的形式來實現。這種方式不可以強流體擾動,低換熱熱阻的情況下,同時可以低在流體流動過程中的阻力。既可以強換熱效率,可以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低水泵能耗,起到節能的效果。套管式換熱器為了強化換熱,可以對套管換熱器進行以下改造:
①套管內管內壁采用螺旋肋片結;
②內管外 壁采用螺旋肋片結。
2.1 套管內管內壁采用螺旋肋片結構
制冷套管換熱器的外管內壁采用螺旋肋片結,可以使流體在流經管路的過程中加流程,從而加換熱效率,同時由于流體在螺旋結的引下,以渦流形式流動加的在與壁面的對流換熱過程中的擾動,使對流換熱系數大大加,第三個方面,內壁的螺旋結加的換熱面,加了換熱量,如圖4所示。
由式(5)可以得出,如果想低在傳熱過程中的熱阻,有兩種方法可以實現,其一就是通過加管長,可以低熱阻;其二就是大圓管內徑。換熱器到自身間大小的限制,要加管長很難實現;大圓管內徑勢要少壁厚,壁厚低的情況下會低管路強度,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采用的唯一方法就是以在圓管內壁加肋壁的方式來加圓管內徑。
在換熱器表面一側采用肋壁的形式來強化傳熱,是一種強換熱器傳熱性能的有效方法,如圖5所示。
如房間調器的蒸發器、冷凝器等都適用肋片來強化傳熱。肋片的形狀有很多種,如片狀、條狀、柱形、齒形等等。套管換熱器其內部加的肋壁,有流體通過的情況下,為了低阻力,其肋壁的形狀宜采用圓角的形式,如圖5所示,設肋和壁是同一種材料,熱系數為λ,厚度為δ,肋壁的表面為F2 ,肋面溫度為tw2,肋壁側流體的溫度為tf2 ,流體對肋壁 面的對流換熱系數為h2,無肋側光壁的表面為F1 ,肋面溫度為tw1 ,肋壁側流體的溫度為tf1 ,流體對肋壁面的對流換熱系數為h1 。
從公式(10)中可以出,通過對流換熱進行熱量傳遞時,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其一,擴大兩種流體的溫差,在制冷系統中,如果想擴大溫差,在熱流體溫度不的情況下,只能低冷流體的溫度。在制冷原理中,如果要低冷流體的溫度,就需要低制冷循環的蒸發溫度,低蒸發溫度會是制冷系統的能效比低,這是得不償失的。
其二,少肋壁的厚度,這種情況會低換熱器的強度。
其三,加F2 的面,這是通過加肋壁的形式來實現的,由于肋壁的表面F2 大于光壁的表面F1 ,這明,壁改為肋壁后會強傳熱。
在制冷調工程中,表面傳熱系數小的一側的面大,是一種強傳熱的最廣泛的方法。肋壁面的面F2與光面的面F1 的比值F2 /F1 為肋化系數,用αν 來表示。當h2(F2 /F1 )的值接近于h1時,使再加F2 /F1 的值,不會有明顯的強換熱的效果。
2.2 內管外壁采用螺旋肋片結構
在公式(10)中,如果以光壁的面為基準來計算傳熱系數,則傳熱系數的公式可以寫成如下形式:
從這個公式可以出,如果想強換熱效果還可以加F1 的面,這就是在套管換熱器中的內管的外壁加螺旋肋片結的理論基礎。在對流換熱過程中,傳遞的熱流量與套管換熱器內管外壁的面成正比,因此,我們在內管外壁上加螺旋肋片以加換熱面,如圖6所示。
在制冷調設備的換熱器中傳熱面大都是金屬薄壁,薄壁的熱熱阻很小,一可以忽不計,在不計入污垢熱阻時,傳熱系數可以寫成如下公式:
3結構改進后的效果
在套管式換熱器在進行對流換熱過程中,為了強化在換熱過程中的換熱效率,對套管式換熱器的內壁進行肋片化改造,并使這種肋片以螺旋形態在管壁內壁和外壁繞行。
這種方式可以使套管式換熱器的換熱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通過肋片化改造,使套管換熱器的換熱面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這不提了套管間的對流換熱的熱流量,使內管內壁的對流換熱的熱流量得到提。
其次,通過在管路內的肋片以螺旋的形式存在,可以是流體在流過換熱壁面時生強烈的擾動,大大強了流體與壁面之間的對流換熱系數,對流換熱系數的強,會使換熱效率提。使制冷系統的能效比提,起到了很好的節能效果。
第三,在換熱器制作過程中,在不加材料使用量的情況下,改壁面形狀,可以使換熱器的強度加以提。
第四,流體在管內流動過程中,由于是以螺旋的狀態進行的,流體的流程比原來的光壁套管得到較大的提,加流體在套管換熱器內流動的時間,從而能強換熱器的換熱效率。
第五,本文討論的套管換熱器,在套管內外流動的流體,是以逆流的方式進行換熱的,這種方 式同樣比順流式的換熱器有較強的換熱效果。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張海濤,由HETA小編整理,版權歸屬原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轉載請注明來源。